一是将执行规定动作与优化地域做法相结合。利用城区中小学基本具备午餐供应条件的优势,在全市率先实现“午间托管”全覆盖。各学校出台灵活的教师考勤、调休方案,创新实施“幸福假”等请假制度、“课时银行”等调休制度,推出晚餐延时服务,丰富工会活动,切实保障教师必要的教研和休息时间,缓解教师工作压力。全区各校参照市标准实行夜自习收费、管理人员薪酬发放,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。
二是将保障托管需求与优化服务质量相结合。为破解“延时需求、放学安全、交通组织”等突出矛盾,在做好家校对接的基础上延长服务时间至17:40,并由区公安分局成立的全市首支“校警中队”驻教育局办公,在上下学及夜自修放学期间,确保各校“护学岗”“公安铁骑”及时到位,有效保障学生生命健康安全。
三是将校内课后托管与数字教育赋能相结合。促进校内托管工作与教育数字化改革从“集合”到“融合”发展。深化省“互联网+义务教育”实验区工作,实现海岛学生共享城区优质资源最大化;全面启用“智安校园”管理系统,加大对校内托管服务期间校园周边安全预警;充分借助基层治理“四个平台”对校外培训机构、在职教师违规家教的线上报送机制,进一步挤压校外培训空间;完成16所学校智慧阅读图书馆建设,“智慧阅读一件事”应用场景在浙里办上线,打造“双减”工作重要补充力量。(普陀区教育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