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着凉爽的海风,嵊泗县菜园第二小学的同学们擎着飘扬的旗帜、排着整齐的队伍、带着激动的心情,踏上了“实践、体验、创新”的研学之路。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以“山海有情 美遇未来”为主题,旨在让学生充分了解东部小岛的海岛文化,感受嵊泗第二故乡的魅力。
研学之旅首先来到青山绿水之地——枸杞岛。乘车绕山而上,一眼望见四个醒目的磅礴大字:山海奇观。导游细心讲解“山海奇观”四字的来历,聆听了侯继高抗击倭寇的故事,感受到了山海奇观包含的"封侯非我愿,但愿海波平"的酬国壮志和东海百姓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。在枸杞龙泉村文化礼堂,同学们在当地民间艺术老师的指导下,制作一幅幅精美的贻贝组合工艺品,有动物熊猫、花瓶等,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作品,心中流露无限自豪感。转角来到“海的那边艺术馆”,一进大厅就是贻贝文化展示厅,同学们通过电子屏幕全神贯注地欣赏“东海贻贝”名称的来历,倾听三首古诗《东海夫人》、《淡菜》、《画角东城》,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,跟着视频一起朗诵;走上台阶,在二楼看到的是高科技的贻贝养殖模型,同学们通过科技平台的自主探究,他们了解了贻贝的分布、营养价值、结构、品种等专业知识,亲眼见证了贻贝从幼苗到成贝的过程。这座物产丰富的枸杞小岛,“因海而生”走向“因海而盛”。
同学们套上雨披,冒着蒙蒙细雨来到东部小岛第一哨所——嵊山派出所,派出所的杜警官给同学们一一介绍派出所的布局结构、文化建设,尤其是篮球场地上立着的那块“离岛不离民心,忘我不忘百姓”的石柱,是每位警员的座右铭。杜警官在讲解中时刻提醒同学们: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坚强的人,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原来杜警官还是一位英雄,去年寒冬腊月,在零下5度的海水中救起两位落水者,并把唯一的一件棉袄给落水者披上,自己冻得瑟瑟发抖。同学们听后敬佩不已,掌声不断。同学们又参观了嵊山的渔俗文化馆,年旬八十的郑爷爷绘声绘色地讲解了嵊山百年渔场的变迁,特别是一张张古老的照片,更是见证了这个城镇的沧桑历史。渔俗馆内陈列着近一百年来嵊山船只的变化,从小对船,到机帆船再到大型机动渔船,这些船只的变化不仅记录着嵊山的捕鱼史,更闪耀着嵊山渔民的智慧。陈列馆内的居民生活展示区也吸引了很多学生的目光,一个灶台、一盏煤油灯、用网做的筷子兜、引线的梭子,都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器物,孩子们看着、摸着、听着,渔家的日常生活场景仿佛就在眼前。
本次研学活动虽然时间短暂,但是收获颇多,一份份精美的研学单就是最好的见证,让孩子们见识东部小岛的风土人情,真正体会到嵊泗列岛的历史文化底蕴。(菜园二小)